林本源園邸,也就是俗稱"板橋林家花園",號稱是台灣僅存最完整的古式庭園,是園林類的二級古蹟...........小沈每天上下班都會經過板橋林家花園附近,卻從來沒有去參觀過,在家人善意的提醒之下,最近才利用閒暇造訪了這座在北台灣相當重要的古蹟建築.
下圖是取自林本源園邸官網的概況圖.........1851年林氏家族的林國華和林國芳兄弟興建三落大厝(下圖右方虛影處),他們的商號就是"本記"與"源記",這就是"林本源"名稱的由來.清光緒年間林家第三代的林維源更進一步擴建林家的庭園,奠定了現今林本源園邸的規模.
從正門進入後沿著走道,右邊的三落大厝目前還是私人產業,必須參加半小時一次的免費定時導覽,才能入內參觀,
繼續向前走就會遇到"方亭",這裡是團體參觀的集合點,
先透過方亭旁的圍牆漏窗窺看裏面的庭園.........
方亭後方是"汲古書屋",外觀是一座三開間並帶軒亭的建築,
汲古書屋的主要功能是藏書及讀書,
屋前之軒亭造型高聳華麗繁複,使用"卷頂",推測是受了南洋外邦建築的影響,
書屋內古色古香的陳設.........
汲古書屋的旁邊是方鑑齋,這是方鑑齋的竹節漏窗,
很像古裝戲的場景..........
方鑑齋是為昔日讀書之所,也是當時騷人墨客吟詠唱和之處,
方鑑齋因為有一方形水池,水面如鏡而得名,池中設有戲台,
右側依壁建造假山層疊,沿假山有小徑可通往戲臺,
本區域以水池為中心,周圍布置屋舍,戲亭,迴廊,曲橋與假山,齋前軒亭與戲亭隔水相對,互見水中倒影,是傳統園林設計"對景"的技巧,
方鑑齋的迴廊,
順著水池四周的迴廊可以通往另一主要建築"來青閣",
來青閣為昔日招待貴賓及貴賓下榻之處,為全園最華美的建築,
來青閣四周以花牆做區隔,隔成數個小院,
花牆上鑿設漏窗,造型優美富函寓意,
先沿著閣外的通道繞一圈,
又是迴廊..........特別喜歡林家花園的迴廊,很讓人發思古之幽情,
來青閤前有"開軒一笑亭",是當年戲班子表演娛賓的場地,
來青閣外的牆上有茶壺形的漏窗,
終於進入正廳,
天花板很漂亮,
這就是所謂的雕樑畫棟.........
橫虹臥月是一座弧形的陸橋,因為弧形橋面如虹,拱形門洞有如半月而得名,
橫虹臥月居全園樞紐位置,將全園分割成前後兩大區域,使遊園者不致一眼望穿園的後半部,營造視覺層次與隱蔽的效果,
橋下由珊瑚礁砌成洞窟通道,低矮幽暗,可抵觀稼樓,
觀稼樓旁的迴廊,
觀稼樓樓高2層,2樓四周有露天陽台,當年可以登樓遠望附近田園農夫耕作,樓前小院圍以書卷牆,象徵開卷有益,兩側闢八角門洞,八角形與書卷折線相映成趣,
香玉簃---"香玉"是花的代稱,"簃"為閣邊小屋,香玉簃乃遊憩觀賞花卉之所,是以前主人招待賓客賞花喝茶之地,
雙錢形漏窗,
月波水榭是賞月的地方,雙菱形的水榭建造於海棠形的水池上,
有小橋與岸邊連接,有如一艘小船泊於碼頭邊,予人豐富的想像,
定靜堂是林家花園佔地最大的建築,是當時宴會的場所,
定靜堂旁邊就是榕蔭大池.........注意定靜堂邊牆上的蝴蝶形漏窗..........
榕蔭大池 是林家花園最大的水池,池畔圍繞數座不同形狀的亭子,還有數株大榕樹.........巨大的遮蔭,開敞的自然地面與大面積的池水提供此處宜人的舒適環境與地方情調,
下圖左方的榕蔭池邊,有一座焚紙爐,凡有字紙必拿至此焚燒,名為敬字亭,是古代敬惜字紙之唯一設施,
當天天氣實在炎熱,遊園一圈之後滿身大汗,而且對古代園林建築沒什麼研究,只憑感覺拍照,錯過許多應該注意的建築之美,上文許多敘述也都是節錄自官網,沒去過的網友可以親臨現場,體會難得的古典悠閒氣氛.
下圖是取自林本源園邸官網的概況圖.........1851年林氏家族的林國華和林國芳兄弟興建三落大厝(下圖右方虛影處),他們的商號就是"本記"與"源記",這就是"林本源"名稱的由來.清光緒年間林家第三代的林維源更進一步擴建林家的庭園,奠定了現今林本源園邸的規模.
從正門進入後沿著走道,右邊的三落大厝目前還是私人產業,必須參加半小時一次的免費定時導覽,才能入內參觀,
繼續向前走就會遇到"方亭",這裡是團體參觀的集合點,
先透過方亭旁的圍牆漏窗窺看裏面的庭園.........
方亭後方是"汲古書屋",外觀是一座三開間並帶軒亭的建築,
汲古書屋的主要功能是藏書及讀書,
屋前之軒亭造型高聳華麗繁複,使用"卷頂",推測是受了南洋外邦建築的影響,
書屋內古色古香的陳設.........
汲古書屋的旁邊是方鑑齋,這是方鑑齋的竹節漏窗,
很像古裝戲的場景..........
方鑑齋是為昔日讀書之所,也是當時騷人墨客吟詠唱和之處,
方鑑齋因為有一方形水池,水面如鏡而得名,池中設有戲台,
右側依壁建造假山層疊,沿假山有小徑可通往戲臺,
本區域以水池為中心,周圍布置屋舍,戲亭,迴廊,曲橋與假山,齋前軒亭與戲亭隔水相對,互見水中倒影,是傳統園林設計"對景"的技巧,
方鑑齋的迴廊,
順著水池四周的迴廊可以通往另一主要建築"來青閣",
來青閣為昔日招待貴賓及貴賓下榻之處,為全園最華美的建築,
來青閣四周以花牆做區隔,隔成數個小院,
花牆上鑿設漏窗,造型優美富函寓意,
先沿著閣外的通道繞一圈,
又是迴廊..........特別喜歡林家花園的迴廊,很讓人發思古之幽情,
來青閤前有"開軒一笑亭",是當年戲班子表演娛賓的場地,
來青閣外的牆上有茶壺形的漏窗,
終於進入正廳,
天花板很漂亮,
這就是所謂的雕樑畫棟.........
橫虹臥月是一座弧形的陸橋,因為弧形橋面如虹,拱形門洞有如半月而得名,
橫虹臥月居全園樞紐位置,將全園分割成前後兩大區域,使遊園者不致一眼望穿園的後半部,營造視覺層次與隱蔽的效果,
橋下由珊瑚礁砌成洞窟通道,低矮幽暗,可抵觀稼樓,
觀稼樓旁的迴廊,
觀稼樓樓高2層,2樓四周有露天陽台,當年可以登樓遠望附近田園農夫耕作,樓前小院圍以書卷牆,象徵開卷有益,兩側闢八角門洞,八角形與書卷折線相映成趣,
香玉簃---"香玉"是花的代稱,"簃"為閣邊小屋,香玉簃乃遊憩觀賞花卉之所,是以前主人招待賓客賞花喝茶之地,
雙錢形漏窗,
月波水榭是賞月的地方,雙菱形的水榭建造於海棠形的水池上,
有小橋與岸邊連接,有如一艘小船泊於碼頭邊,予人豐富的想像,
定靜堂是林家花園佔地最大的建築,是當時宴會的場所,
定靜堂旁邊就是榕蔭大池.........注意定靜堂邊牆上的蝴蝶形漏窗..........
榕蔭大池 是林家花園最大的水池,池畔圍繞數座不同形狀的亭子,還有數株大榕樹.........巨大的遮蔭,開敞的自然地面與大面積的池水提供此處宜人的舒適環境與地方情調,
下圖左方的榕蔭池邊,有一座焚紙爐,凡有字紙必拿至此焚燒,名為敬字亭,是古代敬惜字紙之唯一設施,
當天天氣實在炎熱,遊園一圈之後滿身大汗,而且對古代園林建築沒什麼研究,只憑感覺拍照,錯過許多應該注意的建築之美,上文許多敘述也都是節錄自官網,沒去過的網友可以親臨現場,體會難得的古典悠閒氣氛.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